近期,上海市发改委会同市科委、市经济信息化委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、市交通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(2025年版)》,遴选出一批先进技术及示范工程。
包括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发生产、从非粮生物质到聚乳酸的生物合成及回收技术等42项先进绿色技术;年产30万吨生物航煤项目等9项示范工程,涵盖节能降碳、环境保护、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产业。
从非粮生物质到聚乳酸的生物合成及回收技术
核心技术工艺:采用“非粮生物质-乳酸-丙交酯-聚乳酸(PLA)-生物基材料制品-聚乳酸回收再利用(rPLA)”的主体工艺。其中高纯乳酸的生物发酵、高光纯丙交酯聚合、高分子量聚乳酸合成、聚乳酸化学回收是核心工艺技术,需要筛选独有菌株、优化合成过程中原料提纯工艺,不断进行改性配方改良,实现高品质聚乳酸的连续合成。
主要技术参数:合成的聚乳酸分子量分布均匀,分子量>10万;改性聚乳酸材料耐温达到100℃,拉伸强度>80Mpa,断裂伸长率>10%,透明度>95%;生产中的材料损耗<5%,不良率<3%。
综合效益:聚乳酸的生物基属性从源头切断化石依赖,其生产过程碳排放仅为传统塑料的25%-68%;聚乳酸淋膜纸杯毛利率达30%-40%,较传统聚乙烯(PE)淋膜产品高15-25%,医用级聚乳酸材料毛利率超50%。
适用范围:农业、日化、食品、包装、3D打印、纺织纤维、汽车装备、航空航天、生物医药。
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发生产
核心技术工艺:以棕榈油为生物质碳源、利用罗氏真氧菌为工业生产底盘菌,采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,在10m3以上发酵规模中,实现聚羟基脂肪酸酯(PHA)高质量转化率。在发酵方面,PHA产品中10%的碳原子直接来自 CO2,实现高效低碳生物制。在提取方面,采用高纯水相提取技术,缩短提取链条,提升回收率和产品纯度。以餐厨废油为碳源产PHA,在小试、中试条件下实现稳定高效生产。
主要技术参数:在150吨大规模量产水平,PHA单位量产和碳源转化率分别超过300g/L和100%;餐厨废油原料生命周期分析碳足迹低至2.01kg-CO2e/kg-Polymer,较石化塑料降低64%;采用PHA高纯水相提取技术,提升回收率85%以上,产品纯度达98%以上。
综合效益:推动PHA技术走向工业化量产,实现万吨产能规模,并降低生产成本为PHA材料在消费品领域的利用提供产业基础,为塑料污染的治理提供兼备环保性和经济性的解决方案,利用餐厨废油等废弃资源替代化石原料,实现降碳。
适用范围:一次性塑料餐饮具、软质膜袋包装、纸塑复合材料、生物医用材料、医美领域、纺织纤维等领域。
年产30万吨生物航煤项目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应用示范项目
类型:过程降碳类
建设内容:本项目采用废弃油脂差异化预处理技术,可使用不同类型的废弃油脂,并通过两段加氢工艺使原料经过加氢及异构化处理,可持续生物航煤收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主要建设40万吨/年原料预处理装置、30万吨/年可持续生物航煤装置,3万标准立方米/小时自产干气和轻生物油制氢装置。项目建成后,年产30万吨可持续生物航煤,可助力交通领域每年减少碳排放约75.8万吨。
实施主体:上海翔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